湖北日報訊 圖為:“錘釘兄弟”謝舒明(右)、彭龍(左)路面尋釘。
  文/圖 記者 陳會君 翟興波 通訊員 張惠榮 羅浩峰
  “嗨,錘釘兄!”
  武漢公交集團第四公司,大伙這樣跟輪胎修理工謝舒明、彭龍打招呼。
  謝舒明是“70”後,他樂呵一笑,雙眼眯成了一條縫。彭龍1988年出生,總是一臉“淡定”跟在“大哥”身後。
  他倆被稱為“錘釘兄弟”,是因為他們利用休息時間,到外面錘打路面裸露鋼釘。今年4月份以來,已義務滅釘百餘枚。
  如今,兩個人的善舉已“發酵”為交通、建設、城管等部門及中鐵十一局、中交二航局等施工單位的集體行動,其社會反響正在延續、放大。
  義務滅釘,只為從源頭消除隱患
  戴上白手套,扛起鐵鎚,拎上警示牌,“錘釘兄弟”出發了。
  17日上午,謝舒明上班途中,發現漢陽東風大道與太子湖北路交叉口,有4枚鋼釘裸露路面。趁休息時間,他倆直奔現場。
  “砰、砰、砰!”謝舒明俯下身子,高高掄起鐵鎚,猛砸下去,火星迸發。彭龍早已默契地在兩米開外的地方,放上了警示牌,指揮來往車輛避讓。
  記者在現場看到,這些鋼釘大多拇指粗,謝舒明掄起的鐵鎚有30多斤重,二三十下砸下去,鋼釘還有一大半“聳立”在外。此時,謝舒明雙頰已漲得通紅,喘著粗氣。“來,我來”,彭龍趕緊與謝舒明互換位置。兩人合力,總計60多下猛砸,這枚凸起的釘子才被楔入地面。
  他倆身高都不到一米七,體態微胖,長期掄錘,雙手已皮糙肉厚,佈滿老繭。
  彭龍說,輪胎扎了釘子,容易爆胎,是很大的安全隱患。“私家車更不用說,這事做了大伙都受益。”
  以前,輪胎修理車間每天搶修40多條輪胎,現在每天修理量在20條左右。“公司輪胎成本已由每千公里86元,下降到74元”,翻看最新數據,謝舒明又笑了。
  絕非偶然,是日常行為的延伸
  謝舒明1991年到公交公司上班。1992年,他在11路公交車當售票員。一天,車停靠武泰閘。突然,旁邊33路車上一陣混亂,有人匆忙跑下車,有人在後面大喊“抓小偷”。謝舒明跳下車,迎面逮住小偷。那人急了,一刀子刺進謝舒明左腹。頓時,鮮血直流。謝舒明肺部被刺穿,送到醫院搶救才撿回一條命。
  去年春節的一天,謝舒明在家休假,突然發現斜對面三樓濃煙滾滾。他拎起家裡的備用滅火器就跑。原來,那戶人家因用火不當引發火災,幸虧施救及時才沒釀成大禍。
  彭龍17歲就去宜昌當兵,駐守三峽大壩,2010年轉業到公交公司上班。他能吃苦,做事也認真,很快當了胎工組組長。一次,一位師傅裝輪胎,螺絲釘安裝不到位,彭龍堅持讓對方卸下來重裝。
  “錘釘義舉,是他們日常行為的延伸。”四公司黨委書記林獻忠認為,“錘釘兄弟”本就是愛崗敬業、樂於助人、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。
  小善之舉,匯聚成文明的江河
  小善,可親、可學。在“錘釘兄弟”感召下,不少人紛紛加入“錘釘行動”。
  19日一大早,中交二航局負責安全文明施工的王永鋒,就帶領工人來到東風大道項目路段。“這裡剛拆除了圍擋,我們抓緊清理路面鋼釘”,他說,“施工得多留心、少留釘,這是從‘錘釘兄弟’那裡得來的啟發。”
  “我的車也被釘子扎過,但自己只是抱怨了幾聲,沒有主動消除隱患,與‘錘釘兄弟’相比,很慚愧!”武漢個體經營戶吳雲峰說。
  武漢華昌出租車司機陶宏軍表示,舉手之勞,今後也會身體力行。
  在公交四公司黨委辦公室,職工張倩雲在整理視頻錄像,片子記錄了公交司機戴耳機開車、未著裝開車、未使用普通話、開車抽煙等多種不文明行為。“我們要把這些違反工作守則的行為視作‘釘子’,堅決錘掉。”
  不遠處,武漢市市政集團成立的“飛虎隊”正在行動,隊員們騎著電動車,在施工路段來回巡查,發現釘子、坑窪、鋼板側滑等,立即通知文明施工員前來清理。
  日前,省交通運輸廳號召全省交通職工向“錘釘兄弟”學習;省總工會引導全省職工發揚“錘釘精神”。武漢市交委要求以“錘釘兄弟”為鞭策,完善規範交通窗口服務細節。武漢公交集團針對“錘釘兄弟”開展討論,倡導“揚正氣、治頑疾、拔釘子”。武漢市城管部門派出工作人員,走上街頭清理路障。中建三局、中鐵十一局、中交二航局、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聯合發出《武漢文明施工倡議書》,承諾“工完清場、不留路釘”。
  不當看客,遇“釘子”需主動掄錘
  19日上午10時,記者以“錘釘兄弟”為關鍵詞進行百度檢索,搜到相關結果350多萬條。兩天之後同一時間,這一數據刷新成465萬。
  小善舉為何引發如此強烈共鳴?“‘錘釘兄弟’的可貴,在於主動向問題宣戰。”省社科院研究員馮桂林說,現實中,有不少這樣或那樣的“釘子”,需要主動掄錘。比如車窗拋物、隨意加塞、亂丟煙頭等等,都是人們不願看到的“釘子”。“首先,自己不成為‘釘子’的製造者,再去主動消除這些‘釘子’”,湖北大學學生汪夢麗說,看到公共場地上的垃圾,應該隨手撿起來扔進垃圾桶,而不是冷言吐槽丟垃圾的人;看到有人私拿公交安全錘,要站出來說NO,而不是就在心裡嘀咕這人不道德。
  華中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徐增陽認為,城市管理不能單靠政府,每個市民都是城市的主人公,要人人參與,主動擔當。
  德不孤,必有鄰。省委宣傳部從今年6月份開始,每月評選“荊楚楷模”,這些上榜人物大多同“錘釘兄弟”一樣,以凡人善舉打動人心。
  每個人都主動作為、及時補位,定能積小善為大愛,積小德成大德,匯聚湖北發展的巨大正能量。
  (原標題:善的漣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23fiwfz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